2015年9月初,著名副厂镜头商Tamron腾龙公司开始更新它的高端镜头——SP系列。不但外观重新设计,光学设计和镜片涂层也进行了优化,并且具备防潮防尘特性。第一批新的SP系列镜头是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和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
以往50mm定焦通常使用6-8片镜片的高斯结构。佳能50mm f/1.8 stm、50mm f/1.4 USM和尼康50mm f/1.8G、50mm f/1.4G就是典型产品。特殊产品如适马50mm F1.4 DG HSM Art使用多达13片光学镜片,重量达到惊人的815g。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光圈规格稍小,但镜片也多达10片。加上图像防抖机制,重量也有540g,是原厂老产品的两倍重。光学特性包括两片非球面镜片、1片LD低色散镜片,镜片使用eBAND和BBAR两种涂层,理论上能保证高透射率和抗眩光。此外,前镜片还采用氟疏水涂层,作用是防水、防指纹和防污迹。
腾龙SP 45mm f/1.8 VC自动对焦时只会发出轻微“呼呼声”,速度中等,最远到最近之间切换大概要1秒钟,支持全时手动对焦。该镜头还有一个优势是最近对焦距离仅0.29米。手动对焦阻尼舒适,调焦环手动对焦幅度大概有190度。

外文名 | Tamron SP 45mm F1.8 Di VC USD |
---|---|
发布时间 | 2015年9月 |
镜头分类 | 全画幅单反自动镜头 |
光学构造 | 8组10片(2片非球面,1片LD镜片) |
图像防抖 | VC防抖(官方宣称3.5EV) |
光圈叶片数 | 9片 |
最近对焦距离 | 0.29m |
滤镜尺寸 | 67mm |
尺寸 | 92x80mm(长度x直径) |
重量 | 540g |
遮光罩型号 | HF012 |
解析力 | Resolution:(佳能EOS 5D Mark II)

光圈全开f1.8时,画面中心到边缘就非常锐利。比佳能原厂镜头EF 50mm f/1.4 USM解析力好很多。
像素:5616×3744,100% jpg直出切片:













下面是外网的解析力评价,和我的这支实拍锐度基本一致:

畸变 | Distortion:

接近50mm焦段的镜头一般零畸变,腾龙SP 45mm f/1.8 VC同样如此(“水映菲林”测试镜头畸变时通常关闭机身的“失真校正”功能)。

焦外 | Bokeh:

背景的焦外虚化非常柔和(焦外虚化没有好坏之分,更多取决于个人爱好和实际拍摄要求)。


纵向色差 | LoCA:

纵向色差非常刺目,缩小光圈也没什么改善,这是腾龙SP 45mm f/1.8 VC最大的问题(纵向色差是指焦外高反差边缘出现的刺眼的色边,通常是紫色、洋红色或蓝色。一般大光圈镜头无法完全抑制)。

眩光 | Flare:

逆光有小面积的耀斑,画面反差没有什么影响。

呼吸效应 | Breathing:

呼吸效应明显,切换到近处对焦时视野变窄(呼吸效应指的是当你焦段不变,仅旋转对焦环向远或向近改变焦点时,相机看到的视野会变宽或变窄,产生一种小幅变焦的错觉)。

星芒 | Stars:

9片光圈叶片,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呈现明显的18线星芒。

暗角 | Vignetting:

大光圈下有些暗角,收到f/2.8基本消失(“水映菲林”测试镜头暗角时通常关闭机身的“暗角补偿”功能)。

自动对焦精度 | Autofocus:
在室内柔和光线下测试自动对焦时,腾龙SP 45mm f/1.8 VC焦点无前后偏移无需AF微调。自动对焦精度方面,仅10%左右的照片有轻微跑焦。实际拍摄中跑焦概率会更高一点,多发生在被摄对象对比度低的时候,这也可能是我使用的机身佳能EOS 5D Mark II对焦系统老旧导致的。要注意腾龙SP 45mm f/1.8 VC自动对焦速度中等,从最远到最近之间切换大概要1秒钟。因此如果对焦时模特移动速度稍快,也可能导致拍摄的照片中模特轻微模糊。下面是分别使用中心、边缘对焦点测试对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