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2年试用过铭匠光学APS-C 17mm F1.4富士口,糟糕的边缘解析力使我一直没兴趣编写评测结果。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尝试用M43微单拍影片,无意中看到国外摄像师用该镜头拍摄的作品有非常漂亮的焦外虚化(背景边缘位置光斑旋转排布),和Mir-1B 37mm f/2.8、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35mm f2.8的焦外虚化神似。加上铭匠光学17mm f1.4 m43口等效全画幅34mm f2.8,正好是非常经典的电影创造焦段,因此我就又详细测试了M43口的铭匠光学17mm F1.4。
该镜头做工很好,外壳和镜头盖都是金属的。但是坦率地说外观设计没有戳中我的审美,侧面锥形轮廓总让我联想到混凝土搅拌筒。镜筒上印的镜组设计图和手写字体的“TTArtisan”品牌名也像设计师无计可施后一拍脑袋的想法。金属镜头盖是带螺纹的旋拧式装卸(类似瓶盖),我立马换成普通的两边拧镜头盖。镜头靠前口端的是光圈环(f1.4~f16),所有刻度之间都有半档调节;靠卡口端的是阻尼舒适的对焦环(谢天谢地调整方向和佳能一样),旋转幅度大概有130度。可惜从0.4~无限远之间仅40度,不利于手动精确跟焦。最近对焦距离0.2米,远优于Mir-1B 37mm f/2.8的0.7米。
外文名 | TTArtisan 17mm f1.4 |
---|---|
生产时间 | 2022年 |
镜头分类 | APS-C/M43画幅微单手动镜头 |
光学构造 | 8组9片 |
图像防抖 | 无 |
光圈叶片数 | 10片 |
最近对焦距离 | 0.2m |
滤镜尺寸 | 40.5mm |
尺寸 | 61x56mm(长度x直径) |
重量 | 248g |
解析力 | Resolution:(松下GH5)
光圈全开f1.4时画面中心解析力还行,边缘很虚,画面整体有“辉光”现象。随着光圈缩小,虽然“辉光”马上消失,但是边缘解析力提升很少。
像素:5184×3456,100% jpg直出切片:
畸变 | Distortion:
极其轻微的桶型畸变,完全可以忽略。
焦外 | Bokeh:
大光圈拍人像照时,大部分摄影师希望镜头散景能力强,背景虚化的光斑轮廓线模糊。而使用人文广角拍影片时,审美则反过来,希望背景虚化的光斑轮廓线较清晰、画面边缘的光斑呈旋转排布,模仿拍电影用的宽荧幕变形镜头的焦外虚化(当然实际效果和原理大不相同)。铭匠光学17mm f1.4的焦外风格正好满足了这种审美(焦外虚化没有好坏之分,更多取决于个人爱好和实际拍摄要求)。
纵向色差 | LoCA:
前景焦外光斑有些紫边(纵向色差是指焦外高反差边缘出现的刺眼的色边,通常是紫色、洋红色或蓝色。一般大光圈镜头无法完全抑制)。
眩光 | Flare:
无论是正对强光还是光源处于画面边角都会产生明显的鬼影耀斑。
呼吸效应 | Breathing:
有中等程度呼吸效应,切换到近处对焦时视野变窄。
星芒 | Stars:
10片光圈叶片,小光圈拍摄产生10线锐利的星芒,非常漂亮。
暗角 | Vignetting:
在m43相机上几乎看不到暗角(“水映菲林”测试镜头暗角时通常关闭机身的“暗角补偿”功能)。
总结 | Summary:
我不建议拍照摄影师购买铭匠光学17mm f1.4,原因很简单,只需看一下解析力表现。不过如果想低成本投入M43画幅影片拍摄,铭匠光学17mm f1.4是我很推荐的一支镜头(需要自动对焦的除外)。影片拍摄中叙事氛围的表达不需要画面边缘锐不可当,也不需要很浅的景深。该镜头售价低,拥有独特的焦外光斑,加上松下M43相机出色的画质和强大的操控、防抖,使用中会带来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