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映菲林

搜索文字: 所属类目:

怎么拍好微距(理论和器材篇)

发布时间:2020年7月30日

回到1999年,当时没有实用的数码单反(世界上首架270万像素相机——尼康D1直到1999年圣诞节才发布,要5000美元!),当时便捷相机的配置很寒颤。如果你在1999年想拍漂亮的特写照片,你得使用一架35mm或者更大的单反和非常专业的微距镜头。


如今,就算是最便宜的数码单反安装套头也能很近距离拍摄,卡片机都具备了微距模式,甚至iPhone 5自身就可以超近距离拍摄。

iPhone 5,f/2.4,快门1/2358,ISO50

只有当你要进行严肃的微距拍摄或者要以比上面照片更近的距离拍摄时才真的需要更专业的设备。


如果你想更近的微距拍摄,就不用麻烦使用50mm或者105mm的微距镜头了;直接跳到佳能180mm Macro或者尼康200mm Macro镜头吧。原因如下:


距离

微距拍摄常常被想象成近摄,但是微距专家都心知肚明不能靠得太近。这是因为如果相机太近你会:

  • 自己挡住光线
  • 惊扰到生物主体,例如小昆虫
  • 会以反常的透视呈现主体,这是因为我们不会以那么近的距离观察它。例如,上面iPhone距离手表仅几英寸(10cm),手表比看起来比手腕大多了,因为它比手腕靠镜头近很多。这很不自然——难道你真认为我的表壳真的和手腕一样宽?

因此,我们需要一支更长的镜头用于微距拍摄,而不是50mm,55mm或者60mm镜头。


镜头的选择

镜头锐度

这都不是事!尽管有些微距镜头作为普通镜头拍摄时比其它镜头锐利,但是在拍摄微距时景深极浅,所以几乎任何地方都不会完美合焦。无论你的镜头多锐都起不到作用,因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完美合焦。


当你努力为了获得一点微小的范围合焦而使用f/32的光圈拍摄时,无论什么镜头,光的衍射现象会破坏锐度。


50mm镜头

50mm微距镜头不适合严肃的微距拍摄,除非你用于重现幻灯片、邮票和其它平面艺术品。


但是如果为了这样描绘小而扁平东西,任何平板扫描仪都能完成得更好、更快、更简便。


50mm,55mm和60mm微距镜头如果要精确地用于严肃的微距工作就都显得很笨拙,因为你必须靠得很近,我们会越过50-60mm范围靠得更近。

尼康60mm f/2.8G位于最近对焦距离:太近不适合工作

这时候我们使用60mm微距为得到足够大的图像而靠近拍摄,镜头末端离主体仅几英尺(10cm左右)。我们会妨碍光线照射主体,并且看起来很怪异。


100mm和105mm镜头

理想的情况是我们至少需要100mm以上的微距镜头,这样我们可以离得足够远不会惊扰被拍的昆虫,能够照亮我们的主体,并能够以一个正常的透视呈现它们。


我们通常至少要在一到两英尺以外(50cm)观察物体。如果在一英尺以内(30cm)注视,我们的眼睛会感到不适,因此如果比这个更近去拍摄微距会产生不自然的透视。


只有至少100mm的微距镜头才能让我们隔得足够远,同时让我们的微距拍摄获得足够的放大倍率。


180mm和200mm镜头

职业拍微距的都是严格使用180mm或200mm的微距镜头,这样的远近距离最适宜。


使用200mm微距,你能在镜头和主体之间获得一到两英尺到间距(“工作距离”),所以你能够让光线很好地照亮主体,它的透视也不会变形。


使用我最爱的尼康200mm f/4 AF-D,在使用它的最近对焦距离时,镜头前端和主体之间依然有11英寸(26cm)。对于大部分主体我离它几英寸到一英尺(10-30cm),我能站在几英尺以外以留够余地。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200mm的微距。


放大倍率和重现比

放大倍率和重现比一个意思,是你的主体真实尺寸和相机传感器或胶卷上呈现的尺寸之间的比率。当然当在电脑屏上展示或者打印时,就会放大很多很多了。

大部分微距镜头在对焦刻度上雕刻有重现比。这是为了医学和科研工作。

定义

微距摄影是指传感器上以1/10到真实尺寸之间的比率拍摄照片。打印结果会基于打印尺寸而放大很多。


普通摄影是指传感器上以比1/10更小的比率拍摄照片,而微缩摄影是以比实际尺寸更大。


对焦模式

严格的微距拍摄是用手动对焦,因为要快捷很多。


如果你的主体是平面的,使用扫描仪比使用相机要好很多。当你靠近一个三维主体,自动对焦会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去对焦。


因此,你不用介意是使用自动还是手动对焦镜头!总之你会将你的AF设为MF,所以没必要非买个新的AF镜头。


仅手的轻微抖动就会大幅且快速地改变相机距离,导致所有AF系统“崩溃”。


有时候我先镜头对焦然后再通过往前往后移动相机对焦。这样保持画面不变。位置上微小变化都可能会导致画面构图的巨大改变,因此可以固定对焦并移动机身以保持一致。


光圈和景深

由于当你靠这么近的时候景深极浅,所以拍摄所有东西一般用f/16或更小的光圈。


尝试调整你的主体,以让它们坐落在合焦平面。例如,你必须在蝴蝶翅膀展平时捕捉画面。如果你能做到这一步,你就能让整个昆虫锐利,否则你的作品看起来就会很业余。


对于昆虫,专业微距摄影师会花很长时间等待翅膀完美地展平,因为就算在f/32,哪怕它们移动一毫米,都会跳到焦外。


如果光圈比f/16大,你的焦点范围太窄;而光圈再小你又可能因为光线衍射而损失锐度。


图像防抖和VR

对于生物体例如鲜花、昆虫和一直移动的动物而言,图像防抖和VR毫无用处。VR和IS只能抵消相机的运动,对主体无效。


当把微距镜头做普通长焦镜头使用时VR和IS才可能有用,但是对于微距拍摄毫无用处,因为在微距距离它们通常无法校正拍摄工作。当你使用f/32拍摄时,就算有IS或VR,你的手持曝光时间会太长。


VR和IS只能在两轴向或三轴向(相机制造商的美梦)有用。就算三轴向的VR或IS也不能帮助抵消机身的前后移动。当我们在近的微距距离对焦,一毫米的晃动都会破坏一张手持拍摄的微距照片。


灯光

这个简单: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让你容易在f/16拍摄并“定格”住主体或机身的运动。使用环境光是自找麻烦,因为你会开启大光圈消减掉你本可获得那一点点景深,或者驱使你在小光圈冒险使用长时间曝光。


大部分昆虫摄影师使用两盏闪光灯安装在镜头两边。我使用Lepp Bracket,它能在相机两边各安装一盏闪光灯。只是安装这些闪光灯和同步电缆后显得笨拙。


拍摄昆虫的一个简洁方案是下图的尼康RICI系统。它是使用拧在镜头前端的非常小的闪光灯。不使用任何电线。对于昆虫和花卉拍摄经济、便捷。


我没有使用环形灯。我试过的那支杂牌的闪光指数太小,而且一整个圆圈看起来和两盏分开的闪光灯相比显得很笨拙。如果光线太柔和,你会看不清物体表面的纹理。


我个人的微距工作是从事产品摄影,为此,我使用摄影棚灯:

价格和购买一堆电池闪光灯的价格差不多,但是光能大很多,也灵活很多。可简单地加装反光伞和光线调整器。摄影灯本身就是为安装到灯架设计制造的,不像电池闪光灯需要摆弄一阵才能安装到灯架。可查看文章:产品摄影。


超实际尺寸

你可以在镜头和机身之间安装近摄接圈或“蛇腹”。微距我都说手动对焦,所以这些手动对焦的转接器不会影响到我。


由于如今的镜头已经能很近距离拍摄,所以近摄镜的帮助已不大。


你也可以使用增距镜,这可以让老的微距镜头(1:2放大比率)拍摄到实物尺寸,而所有新的微距镜头(1:1放大比率)在传感器上拍摄到两倍实物尺寸。我在拥有200mm微距之前习惯给我的105 AF Micro增加TC-200增距镜。当然我的TC-200是手动对焦,这毫无问题,因为我拍微距总是使用手动对焦。


佳能有一支非常特别的65mm f/2.8 closeup-only镜头,可以在真实尺寸和5倍尺寸之间拍摄。昆虫雨滴摄影师会喜爱它。


曝光

为了景深我手动将相机设到f/32,并将快门速度设置成闪光灯同步速度(1/125到1/500,具体基于你到相机)去消除环境光。


当我改变距离,我使用TTL闪光系统让闪光灯调整自己达到完美曝光,除非我使用手动影棚灯,这时我只直接观看LCD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伸缩因素

在以前当我们靠近的时候会花很长时间担心曝光变化。这是因为当你靠近拍摄时,镜头会离开胶卷或传感器,并减小有效光圈。有效光圈在真实尺寸时会降低两档。


如今尼康相机在你靠近时会自动矫正微距镜头的光圈,以提供相同的有效光圈值。当然你的f/2.8镜头在真实尺寸时只是一支f/5.6的镜头,但是在f/32时你甚至察觉不到这个变化。记住微距镜头只在对焦和构图时使用最大光圈,而不是拍摄。


当我改变距离,我使用TTL闪光系统让闪光灯调整自己达到完美曝光,除非我使用手动影棚灯,这时我只直接观看LCD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相机支架

闪光灯能捕捉任何动作获得完美锐利图像,所以无需三脚架。


如果使用三脚架,你需要一个齿轮传动位移装置,让你可以前后左右位移以便精确构图。

微距拍摄中通过直接挪动三脚架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精确的要求。